小兒麻痺後症候群和復健
任大康譯自The Post-Polio Syndrome and Re-rehabilitation/Frederick M. Maynard, M.D.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大部份是因為患部的老化。如果小兒麻痺倖存者得了不相干的病,身體的敗壞也會造成患者進行式的衰弱或有新的症狀出現。有一些患者會無緣無故的肌肉衰弱,我們稱這種現象為進行式小兒麻痺肌肉萎縮。

密西根醫院在五年前設置了小兒麻痺後研究及訓練中心,每週調查新症狀發生的原因並研究復健的計劃。在使用最新的復健方法和技術後,大部份的患者都可回到原有的功能。不過,也有很多患者必須使用支架、枴杖、手杖、輪椅或各種輔助器以彌補他們的新症狀。研究持續在進行,主要在研究患者繼續衰弱的原因,和新的殘障醫療問題,患者和醫生互相溝通,希望能有好的復健結果。這篇報告的目的在解釋已經知道的殘障情形和如何控制它。 



急性脊髓灰白質是經由消化道感染的濾過性病毒,專門只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永久的傷害。濾過性病毒它摧毀脊髓骨的運動神經細胞。

有些神經細胞被徹底的損壞,但有一些只是暫時性的損壞,當身體復原時,身體即會試著恢復。小兒麻痺倖存者在發病後二年內如果給予適當的運動和物理治療,通常會恢復一些力量,恢復可有三種方式:首先,有些神經細胞只是暫時損壞,當它們恢復時,力氣會進步些;第二,肌肉纖維經傳統的物理治療會變大變壯;第三,未損壞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芽,替代損壞的神經細胞;存活的神經細胞會與較多的肌肉纖維連接,因此它所做的工作,比一般多二、三倍,所增加的新陳代謝會使這些細胞在往後的日子中易過度疲勞,提早衰敗。 



經過二十五至三十年的辛勤工作後,很多神經細胞芽會損壞衰敗,活動單元又會縮回至原來應有的肌肉纖維,殘障者因此肌肉縮小,力氣減少。這個過程進行的很慢,肌肉的力量,大約一年減少百分之一。估計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小兒麻痺悻存者,會感覺力氣衰減或有後遺症症狀。

長期過度使用肌肉也會使肌肉進行式萎縮,使肌肉萎縮的原因很多:年紀自然的衰老;血液循環的衰減也會慢慢造成肌肉纖維的縮小;生活環境的有毒物質加速神經衰敗等。除此之外,由於老年運動較少,容易導致不用的肌肉開始萎縮,一般人如果有心臟病、肺炎、關節炎或骨折也會因肌肉太久不用而萎縮,由於殘障者的肌肉和神經後備隊已經很少,所以衰弱的問題顯得特別嚴重。殘障的朋友大部份痛的起因,在於持續嚴重使用的緣故,由於會痛,只好休息,但肌肉因不用會萎縮,造成惡性循環:因衰弱而疼痛,又因疼痛不用而萎縮衰弱。 



有三種方式可避免衰弱:第一,經由傳統的治療減少疼痛發炎,包括吃藥、熱敷、伸展運動和物理治療。第二,引起疼痛的運動必須改變,使用手杖、枴杖、支架和輪椅等輔助用具,以避免繼續傷害。雖然殘障者都不太願意使用,但為了要減少疼痛和避免惡性循環,這是必須的。第三,殘障者必須固定時間作運動。建議三種運動方式,其中柔軟運動最重要,它可保持脊柱活動,避免肌肉關節的硬化抽筋。個別訓練的運動可加強心肺的功能。由於殘障者的四肢力氣有限,很難設計他們該如何運動。游泳是很好的訓練,可改善心肺功能,又不太費力。也可使用特殊設計加強體力的運動,病人必須注意不能作太費力的運動,免得引起新的傷害。這種運動對輕度殘障最有幫助,如果加強體力的運動引起疼痛和疲勞,表示運動太過,必須馬上停止。 



最常見的新問題是上肢的疼痛,使用枴杖多年的患者,肩膀最容易得關節炎。手和手腕也很容易得關節炎。為了減少關節炎的發生,建議使用輕的支架,同時避免體重過重。用枴杖時,將把手全部抓牢可減輕手的壓力,如果小兒麻痺得的太嚴重,走路太費力,建議走遠路時用輪椅代步。公共場所也必須有方便讓殘障者進出的無障礙設施。

另一個經常發生的問題是腰部得關節炎或下肢得關節炎。膝蓋關節炎發生在沒有使用支架,四角肌又很衰弱的患者。至於腰痛和腰關節炎的發生是因為腳過度跛和脊柱側彎的緣故,必須使用校正鞋、支架和枴杖以改善兩腳的差距和減少姿勢變形。
新的殘缺對殘障者造成心理壓力,根據經驗,殘障者彼此互助支持對減輕心理壓力很有用。他們互相學習,效果比聽醫生的指導還快,互相學習如何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改變日常生活的行為,並很有效的督促政府改善公共設施,方便殘障者使用,殘障者必須鼓勵去接受新的不方便,以減少沮喪和壓力,繼續保持生產力。
根據我們的經驗,幾乎所有的痛苦都可免除或予以控制。復健有時可恢復失去的力氣,改善疲勞的現象。生活方式的適應和使用支助的輔助用具可使患者保持生產力和令人滿意的活動。小兒麻痺後症候群是可經由復健予以預防的。 


選自甦聲雜誌第八十五期

更生復健服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