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候群十二問



越來越多的小兒麻痺症患者感到疲勞、疼痛、耐力減退等不適,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在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舉辦座談會、設計問卷並在全球小兒麻痺症大會中,發表該二次問卷的結論、甦聲雜誌也不停地呼籲、討論,使得很多殘障朋友已警覺而注意自身的健康,定期和復健醫師問診。今年五月的第七屆全球小兒麻痺症和獨立生活會議,其所談的專題,也不外乎我們所不停的叮嚀的問題,每位與會的患者所談論是身體情況較二年前(第六屆)更衰弱;很多代表都開始使用電動車來代步,使我更加有信心,應將十三年前的小兒麻痺症候群用不同的角度,再度提醒小兒麻痺的朋友。盼願能在
2000年是全球消除小兒麻痺等疾病運動,不但要杜絕其疾病的根源,也應對在其後遺的症狀中受到影響的朋友,提供醫療、社會、心理的復健預防和教育。



小兒麻痺症候群十二問

任大康譯自第七屆全球小兒麻痺症和獨立生活會議宣傳手冊



問:什麼是小兒麻痺症後群?

答:它是小兒麻痺患者感染濾過性病毒發病後,經在恢復多年,又重新影 響患者的一種狀態,通常在發病後的三十年到四十年會發生此種狀態 。不過症後群的症狀最短的紀錄是發生在發病後八年,最長的紀錄則 發生於七十一年以後。



問:小兒麻痺症後群最常見的症狀有那些?

答:  1.疲勞:發生在60%到90%的症後群患者身上。感覺容易疲勞是  症後群患者最普遍的症狀,對殘障者的影響也最大。全身性疲勞  讓患者像得了一場感冒一樣,越來越嚴重,「全身性疲勞」,如  果不休息的話,會變得嚴重,也會影響其注意力及記憶力。另外  一種叫「肌肉性疲勞」,運動時疲倦感增加,休息後則比較不會  感到疲勞。很多患者同時具有全身性疲勞和肌肉性疲勞。
   2.更衰弱(耐力減退):經常發生在患部的肌肉上,不過也有可能  發生在未受感染的部份。
   3.關節疼痛:患者的肌肉無力會使關節及其附近的韌帶提早老化或  變形而引起疼痛。在稍微的活動後,肌肉會感覺酸痛,休息之後  ,情況會好轉些。關節疼痛則是慢性的(長期持續),有時是間  歇性的,每當活動後疼痛就會增加。

至於新部位的肌肉萎縮,呼吸困難,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肌肉痙攣,較易受寒冷及肌肉抽搐,關節變形等則是較為少見的病例。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4 ∼ P.7 )



問:目前在美國有多少人患有小兒麻痺症後群?

答:美國約有六十四萬的小兒麻痺倖存者,其中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 四十有小兒麻痺症後群的現象,也就是說至少約有十三萬人。



問:小兒麻痺症後群如何影響生活品質?

答:小兒麻痺症後群並不會導致死亡,但是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和造成殘 障,最常見的殘障現象是活動力越來越減少,以致越來越不能處理日 常生活事務。必須再度使用枴杖、輪椅或電動摩托車。如果症狀嚴重 的話,將需更換工作或完全停止工作。



問:為什麼小兒麻痺症後群會有這些症狀?

答:其原因並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是因為與肌肉纖維連接的神經細胞逐漸 損失的緣故。在發病期,濾過性病毒攻擊運動神經,導致這些神經細 胞被破壞,如果嚴重的話可造成衰弱或癱患。不過身體的代償作用 ,也就是說倖存的運動神經細胞會長出分枝,取代被破壞的神經細胞 ,接管它的的肌肉纖維。經過這種代償後,肌肉纖維又能夠運作,有 時好得跟以前一樣。專家認為小兒麻痺症後群的發生是因為這些代償 的神經細胞長期承受過多的額外工作,以致造成神經細胞營養的不足 ,變得較敏感而易退化,肌肉纖維因此又不能收縮,造成新的麻痺現 象。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8 ∼ P.9 )



問:如何診斷才能判定為小兒麻痺症後群?

答:診斷小兒麻痺症後群很困難,部份原因是因為沒有確定的方法,有些 醫生認為它不過是心理因素,通常很多疾病也都有疲勞、疼痛和更 衰弱的症狀,因此醫生只在排除其他疾病後,才能診斷為小兒麻痺症 後群,一般來說,醫生在下列二種狀況下,才會懷疑小兒麻痺患者有 症後群現象:
1. .病患肌肉更衰弱,全身性或肌肉性疲勞或是肌肉關節酸痛。
2. .病患肌肉功能最少十年沒有退化。
 合於這兩種狀況,醫生還要確定這些症狀不是因為肺病、心臟病、血 液疾病、內分泌疾病、癌症或慢性發炎等引起。另外肌肉骨骼的疾病 像纖維肌肉痛、脊椎骨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也都很像小兒麻 痺症後群的症狀,其中纖維肌肉痛的症狀很像症後群,有可能與症後 群同時存在。神經性疾病例如肌肉性神經退化、多種神經退化、帕金 森症和周圍神經性疾病都可引起類似小兒麻痺症後群的症狀。即使有 這些疾病,患者也可能同時有小兒麻痺症後群。



問:有無藥物根治小兒麻痺症後群?

答:目前還沒有,不過目前正在研究幾種藥物,希望能減輕症狀,症後群 患者有很多非藥物的辦法控制症狀,病患可作物理治療,謹慎的運動 ;職能治療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避免過份用力,使用枴杖、支 架等輔助用具;服用成藥或醫師開的止痛藥。這些控制方法必須與主 治醫師、復健醫師、神經醫師、整形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言語治療師、製造輔助用具者、社工人員、營養師、護士和呼吸治 療師共同配合設計。



問:如何控制衰弱?

答:加強體力、作伸展運動和有氧運動及適當減輕體重,不同的人需要不 同的運動。有些人必須完全避免運動或改變運動的內容,一般來說, 不要運動到關節疼痛或肌肉疼痛及疲勞,避免過份使用肌肉,否則會 更衰弱,在運動、活動間適可而止多做休息,不要一次做太多的運動 ,如果感覺較衰弱的話,必須再度使用支架、枴杖等輔具幫忙行動。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10 )



問:如何控制疲勞?

答:節省使用體力,例如不必要的日常事務,像每天的疊被子、擦地板之 類就不要每天做了,要用的東西盡量放在手邊,有些患者必須考慮 生活型態的改變,例如做兼職或從事不需太多體力的工作。將日常活 動,分數次的來做,也就是說活動中間要多休息。睡個午休對控制 疲勞很有效,晚上要睡得好,醫生可建議如何改善睡眠的質與量(睡 眠時呼吸中斷,會妨礙睡眠造成疲勞)。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11 )



問:如何控制疼痛?

答:有各種不同的疼痛,需用不同的方法診治。主要是肌肉方面的疼痛, 其次是關節和軟組織的問題,例如風濕、韌帶受傷、關節變形。患者 應減少使用四肢,例如定期讓腳休息;物理治療包括冷敷及熱敷、超 音波、表面電擊刺激神經,都有助於控制疼痛。加強體力及使用支架 和輔助工具都可以減少疼痛。某些藥物(Tylehol)和非類固醇抗發 炎藥物都很有效。必要時(但很少這種情況)可注射類固醇或動手術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12 )



問:其他的症狀該如何處理?

答:百分之十三有症後群的病患,會出現呼吸困難。絕大部份是因為呼吸 系統的肌肉衰弱。也可能是肺病、脊柱側彎、肥胖、抽煙和睡眠時呼 吸停止所引起。在小兒麻痺症後發作的呼吸困擾。大部份的可藉由晚 間使用呼吸器解決。少部份患者吞嚥困難,可能需要藉由攝影來判定 狀況,吞嚥問題有好幾個方法控制,包括早上多吃些,晚上少量些; 疲倦時避免吃東西,吞嚥時把頭偏向一方或把下巴壓低及吃較易吞嚥 的東西。
(參  民國七十三年更生復健服務中心出版「小兒麻痺症候群」手冊 P.10 ∼ P.13 )



問:症後群會引起情緒問題嗎?

答:很多患者很難適應新的殘障,對某些患者而言,重回兒時小兒麻痺的 經驗是很可怕的,尤其很多醫生不知道症後群問題,有些認為這是心 理作用,在沒有醫療和心理輔導下,病患必須自己處理這些問題,精 神沮喪是很正常的現象。幸好有些醫療界已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有 越來越多的醫生了解症後群,並可提供適當的醫療和心理輔導;全球 更有下少小兒麻痺症候群支持性團體;報紙、教育網路也可提供最新 資訊,讓患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問:有沒有正在開發的新藥?

答:有各種新藥正在研發中,但效果都還不好。 


選自甦聲雜誌第期

更生復健服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