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小兒麻痺三十年
以後可能面對的挑戰(七)
五、小兒麻痺症患者可能引起的其他問題及因應之道
小兒麻痺後其他併發症及治療
由於「小兒麻痺」通常發生在小兒身上,如果沒有及時加以治療及給與適當之復健及使用適當的復健輔具,可能會造成三、四十年前的小兒麻痺患者有如:下肢變形與關節的畸形與攣縮、兩下肢形成長短腳、脊柱側彎及身體嚴重變形等情形。一般都以開刀或物理治療的方式來治療,並需配合相關之輔助用具,如支架、拐杖、輪椅或背架等輔助用具來協助,當然更重要的是患者應有恆心及家人的不停鼓勵、支持;由於前述之工作或因環境,或因個人的因素未能做好,導致小兒麻痺患者及小兒麻痺症候群提早出現或症狀較為嚴重是令人感到痛心。因此,所有的小兒麻痺患者應體認事實,勿重蹈覆轍,常常自我警惕。
小兒麻痺其他症候群及因應之道
被小兒麻痺症侵襲後的二、三十年,患者可能引發容易疲倦、肌肉痠疼及漸進性無力、關節變形(磨損、提早退化)引起疼痛、對『冷』敏感、呼吸及肥胖等主要的困擾問題。以上所提及的情形,我們已在前面幾期陸續刊出,其它方面例如吞嚥、神經或沮喪、藥物··等等。由於對於小兒麻痺其他症候群及因應之道,其醫療、研究人員仍在不斷努力探索及尋求相關性中,如有新的發現我們將儘速報導。
無論小兒麻痺症候群是否尚未或已經對你造成了生活上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承認這
個事實、維持適當的營養及體重、有恆心地做適宜的運動、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定期作健康檢查、保持心理健康及必要時調整坐息時間表。以上所提可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但也是為了討「生活」者常忽略的,希望小兒麻痺患者都能以有限之精力做喜歡做的事。
小兒麻痺後患者的心理復健
面對生活中不斷有小兒麻痺症候群的攪擾,小兒麻痺患者在心理社會方面須有
更好的調適,否則是很容易被擊敗!
小兒麻痺症候群患者,因其日益衰退的身體,常會困擾:
一、如何面對他未來的生活。
二、如何能做出正常的官能活動。
面對這樣的衝擊,小兒麻痺後患者要如何因應呢?其實一般人的生活不也都是
如此嗎?如果有何不同,可能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罷了,況且「小兒麻痺症候群」
並不是各種症狀都會發生在每一位患者身上,故如能對此有一正確的認識,坦然
的接受它,做好各種準備,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顧慮。
因此,請坦然面對各種症候群,回頭和它作戰,對與自己短暫的灰心喪志不要覺得奇怪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該數數看在你的體能方面仍有多少籌碼,閉上眼睛仔細想一想,那些是你
覺得重要、有意義的事,下決心去做,在諸多歡欣中,選擇是屬於我們能從事的,在
選擇時同時應自知、自制,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價值觀,釐定新計劃,如果經你這樣
決定了,那樣你必須決定該如何去做,每天挪出一小段時間來評估你的目標、回
想你的身體情況,是非常好的練習
沒有任何研究或證明,小兒麻痺症候群患者因而會影響壽命,所以我們都還有一大
段很長路要走,如何走得平順,走得滿意,端視你自己如何去做、去想,無論如何
「有備無患」可謂面對此症的最佳結語。
選自甦聲雜誌第八十二期
更生復健服務中心供稿